长春市晟峰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

动物界探索稻蝗,剑角蝗科稻蝗亚科的深入解析(二)

4.稻蝗属

稻蝗属(学名:Oxya)是直翅目剑角蝗科稻蝗亚科的一个属,分布于非洲和亚洲。

【图片】稻蝗形象图

(1)形态特征

雄虫体型中等。体表具有细小刻点。头顶宽短,顶端宽圆,其在复眼之间的宽度略宽于其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的宽度。颜面隆起较宽纵沟明显,两侧缘近乎平行。复眼较大,为卵形。触角细长,其长到达或略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,其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其宽度的1.5~2倍。前胸背板较宽平,两侧缘几乎平行,中隆线明显,线状,缺侧隆线;3条横沟均明显,后横沟位近后端,沟前区略长于沟后区。雄虫尾须近圆锥形,雌虫下生殖板表面向外突出,卵长约4毫米,长圆筒形,中部稍弯,两端纯圆,深黄色,由平均30多粒卵、不很整齐地斜排成卵块,卵块处包有坚韧胶质物的卵囊;若虫称蝗蝻,形似成虫,一般6龄。

(2)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斯里兰卡、越南、泰国、缅甸、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国家;国内分布: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
在我国分布有无齿稻蝗、山稻蝗、拟山稻蝗、中华稻蝗、海南稻蝗等14种。北方地区常见稻蝗有5种:中华稻蝗、日本稻蝗、小稻蝗、长翅稻蝗、无齿稻蝗。其中中华稻蝗为优势种,占稻蝗总数的85%以上。

(3)为害特点

成虫和若虫都吃食稻叶,轻的造成缺刻,严重的吃光全叶;穗期,会咬伤、咬断穗颈,咬坏谷粒,形成白穗、秕谷和缺粒等。

(4)中华稻蝗

中华稻蝗(学名:Oxya chinensis)是直翅目剑角蝗科稻蝗亚科稻蝗属的一个种,分布于南亚、东亚和大洋洲。

【图片】中华稻蝗形象图

①动物学史

中华稻蝗的学名最初为Crryllus chinensis Thunberg,1815,后来该种被移入稻蝗属(Oxya),学名成为Oxya chinensis (Thunberg, 1815)。

②形态特征

雄性:体型中等。体表具有细小刻点。头顶宽短,顶端宽圆,其在复眼之间的宽度略宽于其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的宽度。颜面隆起较宽纵沟明显,两侧缘近乎平行。复眼较大,为卵形。触角细长,其长到达或略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,其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其宽度的1.5~2倍。前胸背板较宽平,两侧缘几乎平行,中隆线明显,线状,缺侧隆线;3条横沟均明显,后横沟位近后端,沟前区略长于沟后区。前胸腹板突锥形,顶端较尖。中胸腹板侧叶间之中隔较狭,中隔的长度明显大于其宽度。前翅较长,常到达或刚超过后足胫节的中部;后翅略短于前翅。后足胫节匀称,上隆线缺细齿;内、外下膝侧片的顶端均具有锐刺;后足胫节近端部之半的上侧内、外缘均扩大成狭片状,顶端具有外端刺和内端刺;跗节爪间的中垫较大,常超过爪长。肛上板为较宽的三角形,表面平滑,两侧中部缺突起,基部表面缺侧沟。尾须为圆锥形,较直,端部为圆形或略尖。阳具基背片桥部较狭,缺锚状突;外冠突较长,近似钩状;内冠突较小,为齿状。色带后突背观为宽圆,两侧突较小,略可见;色带瓣较宽,向后凹入较深;阳具端瓣较细长,向上弯曲。

体色:绿色或褐绿色,或背面黄褐色,侧面绿色,常有变异。头部在复眼之后、沿前胸背板侧片的上缘具有明显的褐色纵条纹。前翅绿色,或前缘绿色、后部为褐色;后翅本色。后足股节绿色,膝部之上膝侧片褐色或暗褐色。后足胫节绿色或青绿色,基部暗色。胫节刺的顶端为黑色。

雌性:体型较雄性为大。头顶宽短,其在复眼间的宽度明显宽于颜面隆起在触角间的宽度。触角略较短,常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缘。前翅的前缘具不明显的刺。腹部第2、第3节背板侧缘的后下角缺刺,有时略隆起。产卵瓣较细长,外缘具细齿,各齿近乎等长;在下产卵瓣基部腹面的内缘各具有1个刺。下生殖板表面略隆起在近后缘之两侧缺或各具有不明显的小齿;后缘较平,中央具有1对小齿。

③生活习性

每年发生一代,以卵期越冬。喜生活于低洼潮湿或近水边地带,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食料,常常危害水稻、玉米、高梁及小麦等。卵期有黑卵蜂(Scelis sp.)寄生。一般沿湖、沿渠、低洼地区发生重于高坂稻田,早稻田重于晚稻,晚稻秧田重于本田,田埂边重于田中间。

④繁殖方式

刚羽化的成虫须经10多天后才达到卵巢完全发育的性成熟期,并进行交尾。成虫可多次交尾,交尾时间可持续3~12小时,交尾时多在晴天,以午后最盛。交尾时雌虫仍可活动和取食。成虫交尾后经20~30天产卵,产卵环境以湿度适中、土质松软的田埂两侧最为适宜。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4.9块,每卵囊平均有卵33粒。

⑤分布范围

分布于中国、朝鲜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国等地;在中国分布于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陕西、台湾。

⑥物种危害

主要危害水稻、玉米、高粱、麦类、甘蔗和豆类等多种农作物。对作物的危害是以成、若虫咬食叶片,咬断茎秆和幼芽的方式。水稻被害叶片成缺刻,严重稻叶被吃光,也能咬坏穗颈和乳熟的谷粒。

(5)日本稻蝗

日本稻蝗(学名:Oxya japonica)是稻蝗亚科稻蝗属的一种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雄性:体型中等,体表具有细小刻点。触角细长,24~26节,其长仅到达或略超过前胸背板后缘,其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其宽度的1.5~2倍。头顶宽短,长宽相等,顶端圆形,其在复眼之间的宽度等于或略宽于其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的宽度。颜面隆起较宽,纵沟明显,两侧缘近乎平行。复眼较大,为卵形。前胸背板略平,两侧缘几乎平行;中隆线明显,线状,缺侧隆线,3条横沟均明显;后横沟位近后端,沟前区略长于沟后区。前胸腹板突锥形,顶端较尖。中胸腹板侧叶间之中隔较狭,中隔的长度明显地大于其宽度。前翅较长,不到达后足胫节的中部;后翅长等于前翅。后足股节匀称,上隆线缺细齿;内、外下膝侧片的顶端均具有锐刺。后足胫节近端部之半的上侧内、外缘均扩大成狭片状,顶端具有外端刺和内端刺;跗节爪间的中垫较大,常超过爪长。肛上板呈圆三角形,具有很发达的褶皱。尾须圆锥形,顶端略尖或斜形。阳具基背片桥部较狭,缺锚状突;外冠突具钩状;内冠突细而短;色带后突由背面观为圆三角形,其后缘呈深的凹缝,两侧突不可见,色带瓣后缘具深凹;阳具端瓣较细长,向上弯。

雌性:体较雄性为大。触角略较短,常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缘。头顶宽短,其在复眼之间的宽度宽于或略宽于颜面隆起在触角间的长度。前翅的前缘具有弱的刺。腹部第2节背板侧面的后下角具刺,第3节背板侧面的后下角有略隆起。上、下产卵瓣的外缘皆具齿;下产卵瓣基板腹面内缘具一个大的刺。下生殖板腹面具一个深纵凹沟,后缘较宽,两侧各具一条发达的纵脊,仅其顶端具刺;在其后缘中央具一对齿,两侧各具齿。

体色:褐绿色,背面黄褐色或绿色,侧面绿色。头部在复眼之后,沿前胸背板侧片的上缘具有明显的褐色纵条纹。前翅褐色,后翅本色。后足股节绿色,膝部为褐色或暗褐色。后足胫节绿色或青绿色,基部暗色。胫节刺的顶端为黑色。

②生活习性

成虫出现於夏、秋两季,其余生态习性和台湾稻蝗相同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内分布: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。

国外分布:日本,新加坡,马来西亚,菲律宾,斯里兰卡,越南,泰国,缅甸,印度,巴基斯坦。

5.籼蝗属

籼蝗属(学名:Oxyina)是属于稻蝗亚科下的一个属。

二齿籼蝗(学名:Oxyina sinobidentata)是稻蝗亚科籼蝗属的一种动物。

【图片】二齿籼蝗形象图

(1)形态特征

雄性:体型小,较匀称。头较大而短,较短于前胸背板。头顶钝圆。触角丝状,22~24节,其长略超过前胸背板后缘。颜面倾斜。复眼长卵形,复眼之间的距离略等于或狭于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的距离。前胸背板背面较平;中隆线甚低,线状;3条横沟切断中隆线,缺侧隆线。前、后翅较发达,其长超过后足股节,前、后翅等长。前胸腹板突圆锥形,后方较平。中胸腹板侧叶之中隔较狭;后胸侧叶毗连。后足股节匀称,下膝侧片顶端具锐刺。后足胫节近顶端部的两侧缘呈片状扩大,顶端具内、外端刺;外缘具刺9~10个,内缘具刺9~12个。尾须顶端具有2个锐齿。肛上板平滑,呈短三角形;肛上板的长度明显地短于其最宽处。阳具基背片具有较宽的板状桥,具锚状突;内冠突较分开,外冠突较圆或决不具钩。

体色:黄绿色。复眼后带褐色,从复眼后方经前胸背板侧叶上缘到前翅顶端。后足股节顶端之1/3为淡的红褐色。胫节绿色,胫节刺顶端为黑色,胫节下面为淡褐色。

雌性:体较雄性为大。触角较短,不到达前胸背板后缘。下生殖板的后缘中央呈圆形,两侧缘各具有1个小圆形突出。

(2)分布范围

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。

【更多精彩文章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”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m.ccsfyjg.com/post/20625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